《勇者无畏,行者无疆》——罗木【赤道几内亚】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发布时间:2021-01-15 文章来源:CSCSE 文图提供:CSCSE
站在毕业离别的十字路口,脑海里的那个声音又响起来了——“你害怕吗?”
我叫罗木,是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。我来自赤道几内亚,一个人口不多,却拥有“森林王国”之称的美丽岛国。
五年前那个夏天,当我双手捧着来自中国的入学通知书,既兴奋又忐忑。去中国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,而我马上就要踏上这段寻梦之旅,开启新的人生阶段了。当然,未知的一切也让我觉得不安,地球另一边等待着我的那个中国究竟是什么模样?我能顺利完成学业吗?那里的人会接受我这个不同的面孔吗?这时候,我的脑子里一直嗡嗡地回响着一个声音,“你害怕吗?”
收拾好行囊,我带着这份“害怕”来到了中国。
来中国的第一年,我在天津大学学了一年预科。一直说法语的我,那真是“学英语,隔层纱;学汉语,隔座山”。刚接触汉语,我以为什么东西的量词都是“个”,于是,我有了一个手机,一周上五个课,每天吃三个饭,闹几个笑话那都是常有的事儿。也会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每天进教室问老师“您吃了吗?”看老师生气的时候会连忙叫她“多喝热水”……以前听说过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,真正接触了之后才了解到它的魅力。
一年后,我顺利通过了预科结业考试,终于来到了我的大学——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。作为一名留学生,用中文学习地质工程专业真的很难,但我仍然坚持学习,因为有工程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始终在帮助我,我的导师楚道亮老师也始终指导我、关照我,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。为了我的中国梦,为了我们的中国家人们,我也一定要努力进步。
在武汉生活的四年,我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,真的是“武汉,每天不一样!” 武汉人的大嗓门,香喷喷的热干面,让人流连忘返的江滩夜景,热情似火的夏天……提到武汉,总有说不完的话。我以前就总在想,如果有一天要毕业、要离开这个城市了,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?
离别前夕的武汉,却给我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1月23日,武汉关闭离汉通道,这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了封城鏖战。有的人选择了回家,而我决定留下,陪着我的中国家人们共同经历这一切。疫情之初,我在赤道几内亚的家人们给我打了无数电话,他们担心我在这里是否安全,问我是否害怕。我也问自己:“罗木,你害怕吗?”
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政府为抗疫所付出的努力,见证了学校和老师们为了保护我们而做出的牺牲,也见证了身边“钢铁侠”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奉献和担当。从2月16号开始,由我们国际教育学院的各国留学生组成的“钢铁侠”志愿队一直在为同学们提供志愿服务,他们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,帮助打扫公共区域卫生,成立多个服务小分队,为同学们送菜、送饭、送物资,鼓励我们一起团结抗疫、时刻不要放弃学习。在这个寒冬,即使他们穿着层层防护服、戴着眼镜和口罩,我还是看到了那些阻隔不了的真心和热情。
图片:“遇见中国”——罗木
当我见证了无数人为这座城市的苏醒而拼命时,我问自己,“你害怕吗?”
不,我不害怕,一点儿也不。
“封城”的76天里,我从校园里的冬日雨雪,看到春季繁花盛开。尽管不能出宿舍楼,我却在我的小小格子间里看到了以人为本、生命至上,看到了国家有难、匹夫有责。全体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,而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,因为我和我的中国家人们站在了一起。
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平凡,回顾往日热闹非凡的校园,我也有不少难以当面说再见的遗憾。在地大学习的四年,是我人生中最美、最珍贵、最值得回味的时光。
感谢我的老师们,他们教授我们专业知识,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;
感谢我的学校,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求知的环境,为我们成长成才构筑了坚实的平台;
感谢我的中国家人们,每一个平凡却又勇敢的人们,你们也是我最深的挚爱和牵挂。
我想,等我回到我们国家的时候,我会把我在中国的见闻与经历,以及这段同呼吸、共命运的故事讲给我身边的人听,让他们也和我一样了解中国、爱上中国。我一定要成为中国和赤道几内亚之间的交流使者,两国关系也一定会睦邻友好、源远流长。
我的中国家人们,希望你们会记得,虽然我长着不同的面孔,但我们曾一起守望过武汉南望山上的同一片星空。
一直记得中国老师告诉过我的一句话,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”。在武汉看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,这也是我在中国上过最精彩的一课。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粮,我也会勇敢迈出每一步,逐梦前行。
站在毕业离别的十字路口,脑海里的那个声音又响起来了——“你害怕吗?”
不,勇者无畏,行者无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