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

发布时间:2020-03-01 文章来源:CSCSE 文图提供:CSCSE

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简称新,位于亚欧大陆中部,地处中国西北边陲,总面积166.49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,周边与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巴基斯坦、蒙古、印度、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;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,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,是中国面积最大、陆地边境线最长、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。
  
       新疆,古称西域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公元前138年,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西汉政权与西域各邦建立了联系。公元前60年,西汉政权在乌垒(今轮台县境内)设立西域都护府,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。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,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,省会迪化(今乌鲁木齐市)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,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(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)。
  
      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,共有47个民族成份,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、回、柯尔克孜、蒙古、塔吉克、锡伯、满、乌孜别克、俄罗斯、塔塔尔等13个。
  
       新疆远离海洋,四周高山环抱,境内冰峰耸立,沙漠浩瀚,草原辽阔,绿洲点布,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“三山夹两盆”:北面是阿尔泰山,南面是昆仑山,天山横亘中部,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,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,天山以北为北疆,哈密、吐鲁番一带称东疆。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盆地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、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。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,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。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盆地。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.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沙漠。新疆湖泊众多,水域面积5505平方公里,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。
  
      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。按照《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》的资源分类,在中国旅游资源六大类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,占全国的80%以上。新疆自然景观神奇独特,冰峰与火洲相望,沙漠与绿洲为邻。文化积淀厚重,民族风情浓郁,名胜古迹众多,开发潜力巨大。截至2006年末,新疆有国家4A级景区7个,3A级景区62个,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3个。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、喀纳斯湖、那拉提草原、博斯腾湖、赛里木湖、巴音布鲁克草原等。新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,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、北、中三条干线上有着数以百计的古城池、古墓葬、千佛洞、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,交河故城、高昌故城、楼兰遗址、克孜尔千佛洞、香妃墓等蜚声中外,记录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,展示出古老新疆辉煌的文化画卷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。
  
       新疆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、品种独特、特性优良,开发潜力较大。新疆野生动植物达4000多种。农作物地方品种及引入品种达10000多个,不少物种品质优良。新疆地方畜禽品种具有适应性强、抗病、耐粗饲等优良特性。新疆还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,果树资源丰富,其中优良品种约300余个。天然药物如雪莲、贝母、甘草、麻黄、罗布麻、肉苁蓉等分布广泛,质量上乘,具有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特性。
  
       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、选拔和使用,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3.8万人,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%。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、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等各个领域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,少数民族的教育、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。目前,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。其中,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、柯尔克孜、蒙古、锡伯、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。新疆的报纸用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、柯尔克孜、蒙古、锡伯6种文字出版发行,少数民族语言的报纸达134种、期刊206种;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、柯尔克孜、蒙古5种语言播出,新疆电视台实现了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3种语言播出。少数民族古代文学巨著《福乐智慧》、《突厥语大词典》和少数民族历史史诗《格萨尔》、《江格尔》、《玛纳斯》等一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,并得以发扬光大。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“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,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  
   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,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、宗教政策,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保障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宗教人士、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。目前,全区有清真寺23900多个,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。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,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的思想教育活动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。自1983年以来,已连续多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,“三个离不开”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,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。当前,新疆经济发展、民族团结、宗教和顺、社会稳定、边防巩固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,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。